English

《不可言说》后的不得不说

2000-07-27 来源:光明日报 齐忠亮 我有话说

最近一段时间,一向安静、低调的陈染,频频在媒体亮相,向读者推荐她刚刚出版的日记体随笔《声声断断》和访谈录《不可言说》。“貌似平淡安然的日子努力注入无限的诗性、哲思和感悟”,“用敏觉深挚的触觉和探幽索微的目光,直抵生活及人性的内核,令人猝不及防、怦然心动又感怀深思”。这两句经作者认定的颇有诗意的评语成了“标准文本”被多种媒体一再引用。基于以往对陈染及其作品的了解和敬意,我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样的推介,并预支了灯下品读的愉悦。

但期待中的这种感觉却没有再次出现。语言仍然精致,风格仍然灵动飘逸,但内容却是浅陋苍白的。《不可言说》由于是对作者既往作品的分析和挖掘,凭借那些作品的支撑和延伸,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独到的感觉和启示;但一旦走出往昔的光荣,“声声断断”的叙述最终就沦落成了断断续续的拼凑,甚至不惜自我重复、抄袭——不仅在主题方面,而且在具体的文字和内容方面。比如关于作者发型的对话、对以往情书的记忆、对给亲友钱的感觉、对绿茶的偏爱等等。陈染作品的爱好者,对这类文字应该不陌生。这就使这两本用两年半的时间精雕细琢打磨出来的作品,在其独立性、原创性的定位方面不能不打一些折扣。新意当然是有,但这些新意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满足多还是遗憾多一时还说不清。

由于这两本书都是写实性的文体,所以陈染居高临下、俯视群小的态度就更为明显了。从陈染的大部分文字中,人们是能够感觉到这一点的。可惜的是,她多了些冷峻和挑剔,少了些温情和怜恤;多了些批判和拒绝,少了些理解和接纳。一位小学同学给她订正了作品中的一个细节,就让她恨恨不已,十分义愤地把他嘲弄了一通。其实那位同学给她纠正“失误”,可能只是想借这个由头与她套套近乎、表示一下情谊,你可以对他不感兴趣、不屑一顾,但何必、何忍公开地羞辱他呢?懂不懂“私小说”与“私生活”的区别,也许算得上是一个问题,但终归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问题,不值得斤斤计较。有那个精力,投入到重要得多的问题上,意义可能会更大一些。

面对市场上堆积如山的出版垃圾,挑剔陈染也许是不公平的。但正因为不少人都降尊纡贵,在稿酬面前争先恐后地公开隐私、暴露家底,才更需要一些坚守自我、坚守尊严、坚持原则的作家,来支持和提升我们的文化生活。不论陈染是否愿意承担这种角色,我个人还是要把她作为这方面的作家来看待和要求。对她来讲,这当然是一种限制。突破这样的限制虽然会给她带来许多实际的好处,但也会使她产生新的痛苦。为了我们大家也为了她,建议她继续尊重这样的限制。

(作者单位:总政宣传部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